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關 > 正文

激情創(chuàng)造永恒的經典(上)——三說“新東方主義”藝術觀(圖)

2006-04-20 08:52    【  【打印】【我要糾錯】

  半個世紀以前,梁思成先生曾在《中國建筑史》一書中不無擔憂地寫道,“至清末,因與歐美接觸頻繁,醒于新異、標準搖動,以西洋建筑之式樣滲入都市,一時呈現(xiàn)不知所從之混亂狀態(tài)。于是民居市廛中舊建筑之勢力日弱。以致民國初期,殆歐美建筑續(xù)漸開拓其市場于中國各通商口岸,而留學歐美之中國建筑師亦起而抗衡,于是歐式建筑之風大盛!绷合壬斈昕隙]有想到,在他所提到的“民國初期”其后幾近百年的今天,歐美建筑思潮在中國城市建筑中的再一次涌入而且是在數(shù)以百倍之量地涌入。

  今天,在新消費主義的國際浪潮下,在城市化的高速進程中,中國不少城市的建筑正在相當普遍地走向一種混亂的偏失,人們及其建筑們或者追求各種各樣“之最”,或者尋覓另類獨特甚至以丑為美,或者制造超現(xiàn)實的夢幻場景,或者表達虛偽的威權主義,或者摹仿奢侈和浮華,或者把玩戲劇化的夸張和俗趣,或者賣弄異國的風情和營造假洋景觀。很少有人認識到,丑陋的建筑是一種罪惡,不能產生情感交流的空間是失落的空間。

  在白宮的故鄉(xiāng)美國只有一座白宮,而在中國的城市里我們竟能找到數(shù)以百計的白宮和類似白宮的官衙建筑,甚至于發(fā)達地區(qū)的不少鄉(xiāng)鎮(zhèn)政府機關也堂而皇之地駐扎在顯示威權的歐風宮殿式建筑中。試問,一個東方文明大國怎么能夠容忍在我們今天的城市建筑形態(tài)中全是外國的主義卻唯獨沒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新的主義?

  建筑是什么

  要想創(chuàng)造民族建筑的時代藝術風格,我們很需要明白建筑究竟是什么。我記下了許多人對建筑的各種哲學定義,不妨羅列在此——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是石頭的史書。建筑是文明的載體。建筑是象征的藝術。建筑是時代的縮影。建筑是社會的印痕。建筑是歷史的軌跡。建筑是城市的抱負。建筑是權勢的象征。建筑是彌散的語言。建筑是情感的抽象。建筑是人性的宇宙。建筑是精神的外在。建筑是審美的愉悅。建筑是創(chuàng)意的構成。建筑是哲理的詩篇。建筑是傳統(tǒng)的劇情。建筑是藝術的綜合。建筑是風格的畫像。建筑是幾何的美感。建筑是符號的邏輯。建筑是集合的個性。建筑是空間的句法。建筑是功能的承諾。建筑是批判的歷史。建筑是遺憾的藝術。建筑是精神的家園。建筑是城鄉(xiāng)的標識。建筑是民族的型格。建筑是環(huán)境的點綴。建筑是文化的結晶。建筑是時代的鏡子。建筑是差異性的相似。建筑是跨學科的尺度。建筑是時空的藝術維度。建筑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建筑是地緣政治的美學。建筑是空間的物化領域。建筑是客觀化了的快感。建筑是生活境界的表象。建筑是文化的理學品格。建筑是民族的精神需要。建筑是藝術個性的空間感受。建筑是與生活同一的審美。建筑是有生命的文物。建筑是文道和商道之器。建筑是不斷摩登的運動。建筑是文明現(xiàn)象的固化。建筑是超越功能的形上。建筑是有思想的空間創(chuàng)造。建筑是人控的中介環(huán)境。建筑是國家意志的表征。建筑是社會發(fā)展的文化訴求。建筑是有文化目的的視覺創(chuàng)造。建筑是人類最偉大的歷史記錄。建筑是一本打開的百科全書。建筑是永遠講不完的故事。

hspace=0

  ——既然建筑的藝術內涵和哲學精義如此博大,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懷疑建筑藝術的責任和建筑風格的使命嗎?

  美是難的

  柏拉圖說,“美是難的!泵乐噪y是因為真正的美是真實而且有靈魂的,是有文化差異與地域特色的,是無時不在進步的更是需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融貫古今和匯集中外的“新東方主義”更難,因為我們面對著西方藝術以及國際化、現(xiàn)代化文化思潮的當代勢差,因為我們的民族存在著審美進步的歷史斷層以及審美決策權的不當分配,還因為我們當中有不少人缺乏勇氣來挑戰(zhàn)這個需要奮力創(chuàng)造才可能有所成就的莊嚴命題。

hspace=0

  我們需要意識到,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正在邁向世界強國的東方大國來說,在廣納國際多元文明藝術精華之同時,必須責無旁貸地傳承并且光大本土的、傳統(tǒng)的、經典的文化藝術及其各種載體。社會的現(xiàn)代化不能離開文化的根和本。

  我們還需要認識到由中華民族自身久遠歷史所富集的傳統(tǒng)文化的種種資源,包括藝術方面的元素、符號、語匯、肌理、文脈、概念、理念、思想、精神和意象,這些資源確實舉世無雙并且在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足以顯示其深邃的藝術魅力。

  我們必須避開若干個認識誤區(qū),尤其要注意到必須“積極傳承”傳統(tǒng),而不是固守、復舊或因襲傳統(tǒng),更不可以去刻意地追求假古董和偽傳統(tǒng)。傳統(tǒng)固然美但畢竟已成往昔,創(chuàng)新的本質是創(chuàng)舊立新,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

  我們不能夠固守自我而閉關鎖國,也不能夠片面地強調保護而忽視創(chuàng)新,唯有在百花齊放的文化交流中保持不斷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精神,才是有效地維護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地區(qū)歷史文脈正確的文化態(tài)度。

  正因為其難,“新東方主義”更加應當受到廣泛的重視。有著藝術大國俄羅斯血統(tǒng)的康定斯基曾說,“凡是由內在需要所產生的來源于靈魂的東西就是美的!蔽覀兘裉熳顟斢械乃囆g態(tài)度就是努力去創(chuàng)造歸屬我們民族文化靈魂的新時代的藝術美。

  民族特色與現(xiàn)代化、地方性與時代感、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這三大重要課題從來就是建筑藝術創(chuàng)作永恒的主題。熔鑄中西、獨塑新格的“新東方主義”其實并不難,真正難的可能是我們的勇氣——那種本來就應當有的、超越功利的和有民族文化責任感的藝術創(chuàng)作勇氣。

  時空的圖騰

  人文的本質是歷史的,美的愉悅來自人類不斷進化的文化意識。人們不可避免地多有一顆尊重傳統(tǒng)和懷思過往的心并且又總是依照美的規(guī)律在前進。所以,建筑藝術的精神一定離不開充滿文化本真的思考和行動。

  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中國人曾經在相當長的時期中生活在一種缺乏人文美教育的狀態(tài)內。一俟國門初開,我們很容易感受到西方已經遠遠領先于我們的現(xiàn)代美的影響、干擾、沖擊甚至于征服。我們應當承認,源自歐陸的西方美學理論體系及其藝術成果客觀存在著并且相當強勢。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又似乎應當感謝這些年來西方藝術的無情涌入,這幾乎是一個必然要發(fā)生的過程,這個過程引入了競爭同時也引入了警醒。歷史有時候就像一根無情的鞭子,問題在于鞭策之下我們是否還應該繼續(xù)麻木?

  源于古希臘、成熟于古羅馬、光大在全歐美的西方美學成果并不是我們自己仿效的方向,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去學習、引進、消化和吸收西方美學和異質文化中寶貴的營養(yǎng),卻沒有任何理由廣泛地忽視一個偉大民族本身應該堅定地擁有、積極地傳承和銳意地發(fā)展的本土文化藝術。當我們看到西方流行文化鋪天蓋地地入侵和民族文化尊嚴的倉促抵擋及步步后撤,看到所有發(fā)達國家的城市都有美妙的天際線而鄉(xiāng)村都有其自己的鮮明特色可我們的城市和鄉(xiāng)村卻總是“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時,再看到只有少得可憐的國人和洋人在關注中華民族的新建筑藝術問題時,我們應當為自己感到汗顏。

  更加令我們汗顏的是,我們本來守望著世界上最大的一座文化金礦,那就是中華民族進化時空中的文化圖騰。我們擁有浩若煙海的寶貴資源卻不懂得如何去珍視和利用它們。中國人太需要重新去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和心中的美以及她真實的價值。

  美學家李澤厚提醒說,“對以儒學為主的華夏文藝審美的溫故,從上古的禮樂、孔孟的人道、老莊的逍遙、屈子的深情和禪宗的形上追索中,是不是可以因略知人生之味而再次吸取新知,愈發(fā)向前猛進呢?”中國文化的審美之道——“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物以心合”、“剛中而應”、“貴和尚中”、“大亨以正”、“道在器里”等等令我們今天還有資格在祖先的哲思仙界中逍遙神游。歷史上的中國其實并沒有在藝術上輸給別的國家民族而是常有開風氣之先的創(chuàng)舉。

  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經歷了史前的黎明、秦漢的晨露、隋唐的暖陽和明清的暮靄,曾書畫過數(shù)以千年的無盡精彩。我們有過商周時的“高臺建屋”、秦漢時期的都江堰,兩晉南北朝時的宗教寺塔,隋唐時的大明宮,宋代的汴京開封府,還有過明清時的宮殿城池和江南園林等等。中國傳統(tǒng)建筑向來“輕神而重家、達理而通情、親地而戀木”,注重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以及時空意識,并且“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世界民族的藝術之林中自成一等、獨樹一幟。

  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中國建筑藝術的無數(shù)傳統(tǒng)紋樣——梁枋、斗拱、云頭、雀替、昂嘴、石鼓、臺基、柱礎、墻檐、屋脊、磚雕、線角、貼臉、仰塵、飾面、彩繪、門墩、窗牖、隔扇、瓦當和藻井等等。這種種的紋樣若經現(xiàn)代審美思想的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素材。

  在中國人歷來創(chuàng)作的文論及畫論之中有過不少道破創(chuàng)作機巧之語,我特別欣賞唐代王昌齡論《詩格》中那句話——“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边有清代但明倫評《聊齋》時的那段話——“文忌直,轉則曲;文忌弱,轉則健;文忌腐,轉則新;文忌平,轉則峭;文忌窘,轉則寬;文忌散,轉則聚;文忌松,轉則緊;文忌復,轉則簡;文忌散,轉則聚;文忌熟,轉則生;文忌板,轉則活;文忌硬,轉則圓;文忌淺,轉則深;文忌澀,轉則暢;文忌悶,轉則醒。”好妙的一個“轉”字,新藝術的創(chuàng)作玄機莫不匯諸于此文此字之中。

  中國的儒學規(guī)矩、道家境界和佛國人間為我們的民族藝術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象征意向。儒家重人倫而輕功利,注重情和意的表達;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拙樸而清雅的生活;佛家則追求恬靜、飄逸和浪漫的感覺。

  中國的建筑意匠們還為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遺著,如春秋的《考工記》、唐代的《黃帝宅經》、北宋的《營造法式》、明代的《長物志》和《魯班經》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等。

  中國人很需要重新認識這座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富礦以及祖先們?yōu)槲覀兞粝碌膭?chuàng)造力的精神基因。當我們今天看到四川廣漢三星堆三千六百年前的那些“超現(xiàn)實主義”的藝術巨作時,我們應該為自己的祖先感到驕傲,更應該為我們今天的民族藝術缺少現(xiàn)代創(chuàng)新而深感羞愧。

  今天,飽經歷史風雨淘洗之后的民族文化素材再度被時代的手法拭亮,中國人需要用民族情感的力量去設計自己藝術的未來。唯有“恒久之美”方可以讓國人的心靈更加熨貼,否則因為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會導致我們建造得愈多而丟失得愈多甚至破壞得愈多的可怕后果。

  建筑之美

  建筑的審美信息具有一種模糊特征,中西之間和古今之間的藝術模糊本身就是一種可以感知和意會的美,正是這種審美的模糊情景和朦朧意象描畫了歷史的交替,勾勒了地域的交往和陳述著時代的交流。

  造成中西文化藝術差異的原因,除了通常的異域環(huán)境及物產的不同背景之外,還有民族性格、價值取向、群體文化、思維模式、倫理思想、道德標準、宗教情感、禮儀習俗和審美旨趣等等屬于精神意向的因素。中西文化藝術差異巨大卻又存在著不少聯(lián)系。

  中國和西方的文化藝術各自起源不同的背景,因而有著不盡相同的審美理念和模式,所以每個國家民族的音樂旋律都有著自己的個性。與之同時,隨著歷史過程中的交流尤其是近現(xiàn)代的交流,中西文化又經歷了一個相互借鑒、摻雜和交構的過程,使得東西方的文化藝術逐漸地具備了相互融合的可能。

  中國的建筑尤其是近現(xiàn)代的建筑藝術并不是孤立地發(fā)展和演替的,她吸納了各國的精華且其流波又影響了遠東地區(qū)的多個國家。在藝術演進的歷史過程中,有容乃大的中華民族坦蕩地吸納了不同國度的文化營養(yǎng),早在唐代的宮殿和神廟中就已出現(xiàn)了不少來自印度、波斯和拜占庭的文化藝術語言。

  十三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為還處在中世紀神權社會中的歐洲人帶去了來自中國的藝術品味。十七世紀的巴洛克時代,歐洲各國的宮殿曾競相摹仿中國和日本的園林造景藝術。主要基于莊禪境界的中國藝術風格曾經使十八世紀歐洲人的鑒賞眼光發(fā)生過變化,當時歐洲曾一度有過仿效中國趣味的潮流。十九世紀的日本美術也曾對歐洲美術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東方因素長期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內在的組成部分。對于西方來說,“中國風格”一直是美麗和神秘的代名詞,它象征著玄妙的紋樣、華麗的雕刻、恬淡的憂傷、幽默的頑劣以及由朱紅、明黃、粉紫和暗金等特殊色彩構成的種種審美聯(lián)想。

  在殖民時代,西方從東方汲取了無數(shù)的文化營養(yǎng)。西方的美學思想曾因為受到東方哲學的啟迪而發(fā)生過轉折,而亞洲的近現(xiàn)代美學又因為接受和摹仿西方創(chuàng)造的近代文明而重新開始。正是這些或東或西、亦東亦西、相反相成的異質文化的對話和碰撞推動著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

    盧鏗 
二○○五年八月于上海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