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3 10:57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錢學森在建筑科學領域做出了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5個理論貢獻:建筑科學定位的理論;建筑哲學定位的理論;建立園林學的理論;建立城市學的理論;建設山水城市的理論。研究、深化和完善錢學森這5個理論,對發(fā)展我國建筑科學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錢學森,20世紀的科學巨匠,他在建筑科學領域也頗有建樹,他為建筑科學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錢學森明確地為建筑科學大部門定位,為建筑科學體系定位;明確地為建筑科學貢獻了一種未來城市發(fā)展模式——山水城市;明確地為建筑科學確立了3個領頭學科——建筑哲學、城市學和園林學。
追溯錢學森建筑科學思想發(fā)展的歷程,我將其分為四個階段,即思想孕育階段(1958—1990);概念形成階段(1990—1993);理論發(fā)展和推動實施階段(1993—1996);理論升華階段(1996——至今)。
建立一個大科學部門——建筑科學,錢學森為建筑科學定位
錢學森說:“要迅速建立‘建筑學科’這一現(xiàn)代科學技術大部門,并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以求達到豁然開朗的境地。我想這是社會主義中國建筑界城市科學界同志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請考慮!彼粲酰骸艾F(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中再加一個新的大部門,第11個大部門:建筑科學!
錢學森詳細論述了建筑科學體系的層次結構,建筑學“要包括的第一層次是真正的建筑學,第二層次是建筑技術性理論,包括城市學,然后第三層次是工程技術,包括城市規(guī)劃。三個層次,最后是哲學的概括!
1982年,錢學森提出將建筑列入文學藝術大部門;1983年,錢學森提出在我國建立園林學;1985年,錢學森提出建立城市學;1990年,錢學森提出未來城市發(fā)展模式——山水城市;1994年,錢學森提出要重視建筑哲學在建筑科學體系中的領頭作用;1996年,錢學森提出建筑科學技術體系及建立建筑科學大部門的問題;1998年,錢學森提出宏觀建筑與微觀建筑概念。
錢學森在“定位”理論中,對建筑科學在人類文化中的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把建筑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大部門并列,作為第11大部門列入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在建筑科學中具有突破性的意義。
錢學森把建筑科學置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的全體之中,從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的全局來理解建筑科學,他強調科學是個整體,它們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而不是相互分割的。這樣,建筑科學就不再是一個孤立的,與其他大部門割裂的部門。由于廣泛地汲取了其他大部門的學術營養(yǎng),促進了建筑科學這個大部門的發(fā)展,使建筑科學成為一門生機勃勃的學科。
錢學森在他的建筑理論中提出了宏觀建筑與微觀建筑的理念,這是建筑科學思想的深化與升華。錢學森說:“我近日想到一個問題是如何把建筑和城市科學統(tǒng)歸于我們所說的‘建筑科學’,我建議將城市科學改稱為宏觀建筑,而現(xiàn)在通稱的建筑改稱為微觀建筑。”錢學森在理順建筑科學內的層次關系時,具體界定了建筑科學技術體系之中的建筑科學定義的內涵和外延,這是對建筑科學基礎理論研究作出的又一突破性的工作。
錢學森對建筑科學的定位理論有以下幾點意義:
一是首創(chuàng)性。錢學森的建筑科學“定位”理論大大提高了建筑科學的學科地位,大大開拓了建筑科學的視野和領域,把建筑科學的研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社會各界對建筑科學在人類文化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
二是奠基性。錢學森的建筑科學“定位”理論,對整個建筑科學的發(fā)展具有奠基性的意義,它給了人們一個新的關于建筑科學理論體系思維的一個總框架,從這一總框架出發(fā),將會大大的開拓建筑科學理論的思維空間。
三是示范性的方法論。錢學森的建筑科學“定位”理論是從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整體思維出發(fā)而界定的。錢學森對待建筑科學對象是把還原觀與系統(tǒng)觀結合起來,既重視還原分析也重視系統(tǒng)綜合地處理建筑科學這一科研對象,這對于我們從事建筑科學的研究具有示范性的方法論意義。
四是開放性。錢學森的建筑科學“定位”理論,具有開放性的意義,他的建筑總框架的提出需要有更多的有志于這一事業(yè)的人們進行接力式的研究,采取學術民主的百家爭鳴的平等討論的方式進行研討。在這方面錢學森是這樣主張的,他本人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建筑科學的“最高臺階”——錢學森為建筑哲學定位
1994年11月4日,錢學森建議在我國高等院校的建筑學專業(yè)開設建筑哲學課。他說,建筑哲學是建筑科學的領頭學科。
明確建筑哲學在建筑科學的領頭地位,用建筑哲學帶動建筑科學的進步,是錢學森建筑科學思想的又一重要理論。
分析錢學森的建筑科學思想,可以看到,建筑哲學、城市學和園林學,這三者是錢學森為建筑科學大部門定位的三大理論基石。認識和把握這三大理論基石,認識和把握錢學森建筑科學體系的整體構思,是達到錢學森所說的“對建筑科學認識的豁然開朗的境界的前提”。今天建筑界的現(xiàn)狀離錢學森的愿望相距甚遠,建筑理論被普遍忽視,不少人認為,建筑不就是蓋蓋房子嗎?磚瓦泥沙石里有什么建筑哲學?這種見物不見人,見技術不見思想的觀念也是建筑界長期裹足不前的原因。
因此,長期以來,我國并未形成自己的建筑理論,有人把建筑當作房子,有人把建筑當作繪畫,有人把建筑當作雕塑,有人把建筑當作住人的機器,當作空間藝術等等,對建筑有各種解釋,就是不把建筑當作“建筑”。錢學森一針見血地指出:“建筑真正的科學基礎要講環(huán)境!
這符合“華沙宣言”的精神。1981年國際建筑師協(xié)會第14次世界建筑師大會通過的“華沙宣言”就曾明確指出:“建筑學是為人類建立生活環(huán)境的綜合藝術和科學!
這也符合老百姓千百年來對居住環(huán)境的期望。我國明代學者文震亨早在400年前就憧憬著居住環(huán)境應達到的“三忘”境界,即“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
強調建筑哲學的地位會對建筑科學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建筑哲學是對建筑科學技術的哲學的概括,它從總體上把握著建筑科學的本質和特點;建筑哲學又是馬克思主義總哲學在建筑科學中的具體運用,它體現(xiàn)著總哲學對各大科學部門的指導作用和帶頭作用。
錢學森多次表明他的建筑哲學觀念。他說:“建筑哲學是建筑科學技術大系統(tǒng)中的帶頭學科,是建筑科學技術體系大系統(tǒng)中最高哲學概括和最高臺階。”
錢學森多次強調建筑哲學的重要性,他認為建筑哲學既是科技哲學,又是藝術哲學和社會哲學,它對整個建筑科技體系的建構和發(fā)展同樣具有橋梁作用、帶頭作用。
錢學森多次明確指出,用建筑哲學指導建筑科學,是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建筑科學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他說:“我是一直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意義,所以在建筑科學概括為建筑哲學之上還有馬克思主義哲學!苯ㄖ軐W作為通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橋梁,是從整體上對建筑科學體系過程的概括和基本把握。這確定了建筑哲學的豐富內容和哲理的深度。
錢學森多次明確表示要堅定不移地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建筑工作的決心。他說:“在人生觀、世界觀上,通過建筑哲學這個橋梁到達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最高臺階。如果我們學好建筑哲學,從事建筑科學技術與藝術工作的朋友們可以開拓視野,在具體工作中,會把一個城市作為一個整體考慮,作為一個復雜的開放的巨系統(tǒng)來對待,而不要只‘見樹木’(建筑物)不見森林(整體城市)!
錢學森針對葉樹源教授的建筑哲學觀,進一步分析了建筑哲學在建筑科學體系中的層次關系。
他在給葉樹源教授的信中說:“我非常感謝您賜尊著《建筑與哲學觀》,我讀后深受啟示!我只是建筑科學技術的外行人,現(xiàn)在下面講點讀后所思,向您請教!
我想尊重實際是闡明建筑是什么,建筑與人的關系,對建筑空間所應具備的效果也界定了。因此與其講這是建筑的哲學觀,不如說此書是講建筑科學技術的基礎理論,真正的建筑學。按我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的理解,這是基礎理論層次的學問。
在基礎理論層次下面的一個層次是技術性的科學,即工程技術所需要的直接指導性學問。在建筑科學技術部門,這就是現(xiàn)在人們稱為“建筑學”的學問,以及城市科學等。
在建筑科學技術部門弊下一個層次的、第三層次的學問,那就是設計構造具體的建筑了,即建筑設計。
“在建筑科學技術部門,除了這三個層次的學問外,還應該有個總的概括:對建筑用什么指導思想,唯心主義?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心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這門學問才是真正的建筑哲學。”
錢學森的建筑哲學思想有哪些實際意義呢?
錢學森關于建筑哲學在建筑科學發(fā)展上帶頭作用的定位,錢學森關于必須加強建筑哲學的研究和普及的呼吁,對建筑界來說是切中要害的,是非常及時的。我們必須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理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科學技術體系,中國的建筑事業(yè)才能得到發(fā)展。
錢學森關于建筑哲學是建筑科學的最高臺階,是通向馬克思哲學的橋梁等論述,使我們對建筑哲學在轉變人們觀念上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認識。
過去我們講建筑常常進入見物不見人,更不見思想的誤區(qū),往往只是單純模仿現(xiàn)有的建筑作品,建筑院校在講建筑史,研究建筑理論時,也往往只是側重建筑形式的研究。而對產生這些風格和流派的思想、觀念、哲學基礎重視不夠。
觀念的轉變是根本的轉變,由于建筑哲學是研究建筑本質,建筑價值觀和建筑方法論的,所以,它對于人的建筑觀念的轉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錢學森關于建筑哲學要研究建筑與人,研究建筑與社會的論述,大大擴大了我們的思維空間。明確建筑哲學的研究對象與目的,這些有利于改變建筑界軟科學研究(包括基礎理論,建筑理論,建筑評論)的落后局面,改變建筑學科林立、群龍無首的局面,改變建筑學現(xiàn)有學科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特別是錢學森宏觀建筑與微觀建筑觀念的提出,更有利于建筑科學大部門整體的形成,有利于建筑科學體系整體的建構。
錢學森關于建筑哲學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的定位,使我們對建筑哲學的本質特點認識更為清晰,使我們在研究建筑哲學時更明了它的復雜性、重要性、開放性,明確了建筑哲學要向社會哲學和藝術哲學吸收營養(yǎng)?茖W發(fā)展史表明,跨學科的研究是新學科的生長點,許多建筑科學的新學科都是在學科邊緣上產生的。面對錢學森在建筑院校開設建筑哲學課的呼吁,我們痛感研究建筑哲學和形成建筑哲學研究隊伍的迫切性。
我國的建筑理論界對建筑哲學的研究,目前只是起步階段,只有一些零星的科研成果,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更沒有相應的建筑哲學理論隊伍,這種狀況亟待改變。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錢學森園林學理論
1990年,錢學森提出“中國的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和中國的山水畫溶合在一起,創(chuàng)立山水城市的概念”,提出“把整個城市建成為一座超大型園林”。
錢學森在園林學方面的理論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界定了中國園林藝術的概念。錢學森說:“我認為我們對‘園林’、‘園林藝術’要明確一下含義;明確園林和園林藝術是更高一層的概念,Landscape、Gardening、Horticulture都不等于中國的園林,中國的‘園林’是他們三個方面的綜合,而且是經過揚棄,達到更高一級的藝術產物!薄巴鈬膌andscape、gardening、horticulture三個詞,都不是‘園林’的相對字眼,我們不能把外國的東西與中國的‘園林’混在一起!
2.中國園林是我國創(chuàng)立的獨特藝術部門。錢學森論證了中國園林是“世界園林之母”、“花園之母”,提出了既要繼承又要創(chuàng)新的中國園林發(fā)展方向。他多次盛贊祖國的園林:“我國的園林學是祖國文化遺產里的一顆明珠!薄拔覈柗Q‘花園之母’,名園遍及全國各地,為世人所稱頌”,“中國園林藝術是祖國的珍寶,有幾千年的輝煌歷史!
他鄭重的建議:“要認真研究中國園林藝術,并加以發(fā)展。我們可以吸取已有案可查的東西為我們服務!
3.中國園林學是與建筑學占有同等地位的一門美術學科。錢學森說:“我國園林的特點是建筑物有規(guī)則的形狀和山巖、樹木等不規(guī)則的形狀的對比;在布置里有疏有密,有對稱也有不對稱,但是總的來看卻又是調和的。也可以說是平衡中有變化,而變化中又有平衡,是一種動的平衡。在這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用我國的園林比我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或花卉畫,其妙在像自然又不像自然,比自然有更進一層的加工,是在提煉自然美的基礎上又加以創(chuàng)造。
4.科學界定了定量定性的研究園林學、分析園林空間的方法。錢學森說:“園林可以有若干不同觀賞層次;從小的說起,第一層次是我國的盆景藝術,觀賞尺度僅幾十個厘米;第二個層次是園林里的窗景,如蘇州園林的漏窗外小空間的布景,觀賞尺度是幾米;第三個層次是庭院園林,像蘇州拙政園藝、網(wǎng)師園那樣的庭院,觀賞尺度是幾十米到幾百米;第四層次是像北京頤和園、北海那樣的園林,觀賞尺度是幾公里;第五層次是風景名勝區(qū),像太湖、黃山那樣的風景區(qū),觀賞尺度是幾十公里,有沒有第六層次?也就是幾百公里范圍大的風景游覽區(qū)?像美國的所謂‘國家公園’?從第一層次的園林到第六層次的園林,從大自然的縮影到大自然的名山大川,空間尺度跨過了六個數(shù)量級,但也有共性。從科學理論上講,都是園林學,都同意于園林藝術的理論中!
5.科學界定了建筑學與園林學這兩門學科的類似與區(qū)別之處。錢學森強調用現(xiàn)代自然科學知識、工程技術知識和美術知識提高我國園林設計水平。錢學森說:“園林學也有和建筑學十分類似的一點:這就是兩門學問都是介乎美的藝術和工程技術之間的,是以工程技術為基礎的美術學科。要造湖,就得知道當?shù)氐乃,土壤的滲透性,水源流量,水面蒸發(fā)量等;要造山,就得有土力學的知識,知道在什么情形下需要加墻以防塌陷。我們要造林育樹,就得知道各樹種的習性和生態(tài)!
6.提出山水城市的未來城市發(fā)展模式。錢學森把中國古代園林精華應用于當代中國的城市建設實踐之中,他說,中國園林雖然在過去的歲月里它是為封建主們服務的,但是在新時代中它一樣可以為廣大人民服務,美化人民的生活。而且實際上我們國家正在進行大規(guī)模的建設,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人民文化休息的場所,但有的園林也有部分在改建。各地新建的公園、庭園、花園、動物園、植物園和風景名勝區(qū),以及其他一些公共游樂場所,都突破了舊社會園林為少數(shù)人享樂的框框,走向了不得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廣闊天地。把整個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園林的山水城市,這是錢學森的美好愿望,也是我們的美好愿望。
“開放的復雜的巨系統(tǒng)”——錢學森城市學理論
城市學這一術語,最早是由先驅城市思想家、蘇格蘭生物學家蓋迪斯所創(chuàng)。1915年,他的杰出著作《進化中的城市》出版。城市科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有機結合,是以城市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科。城市科學主要研究城市發(fā)展中宏觀的、戰(zhàn)略的綜合性問題,F(xiàn)階段則著重研究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和道路,研究城市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大問題。
錢學森認為:“城市科學研究會要研究全部有關城市的科學。這里學科繁多,城市建筑學、城市道路學、城市通訊學、城市環(huán)境美學等等。各方專家可以分頭去研究,但應當有個牽頭的理論學科,不然怎么匯總?”“這門理論學科是我以前提出的‘城市學’,研究一個大城市、一個小城市以及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整體功能和發(fā)展的學問。”
錢學森在其“關于建立城市學的設想”一文中,提出他設想的城市科學體系。他寫道:“所有的科學技術都是這樣分為三個層次,一個層次是直接改造世界的,另一個層次是指導這些改造客觀世界的技術,再有一個是更基礎的理論。在我們這方面就是從城市規(guī)劃——城市學——數(shù)量地理學這樣一個城市的科學體系,我們要搞好城市建設規(guī)劃發(fā)展戰(zhàn)略,就有必要建立這樣一個科學體系!
錢學森不同意國外現(xiàn)有的一些人的城市學概念,他說:“因為新觀點的‘城市學’尚在初創(chuàng)概念,還不十分明確,洋人又有什么Wrbannology來干擾,所以寫‘城市學’確有許多困難!”
關于建立城市學設想的主要內容,錢學森在一封信中做了如下扼要的說明:城市學應是各門城市科學的理論基礎,所以層次要高一些。
城市學首先要講城市體系,即一個國家的居民集中點、小區(qū)的分布和相互關系,因而是個體系。
要樹立新概念的城市學,就必須清理思想。對過去城市建設中的自發(fā)性、盲目性及主觀主義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洞察力來批判。當然我們承認:過去有時代的局限性,想不到關系全社會的城市學概念,但今天還能再糊涂下去嗎?
城市學也要分清現(xiàn)代社會中各種功能不同的城市類別,研究每一類別城市的特點。
在城市學的研究上,錢學森有5個強調,強調理論探索的重要性。
1.錢學森十分關注城市學理論的討論和建設。錢學森在《關于建立城市學的設想》一文中,開宗明義地講:“我覺得要解決當前復雜的城市問題,首先要明確一個指導思想——理論。因為按照馬克思主義原理,實踐是要在理論指導下,理論要聯(lián)系實際,但必須要有理論!
錢學森十分關注城市學理論的討論和建設。1997年,周干峙院士在“城市學”的會議上,提出“用系統(tǒng)工程學的觀點來認識城市及其區(qū)域”,周院士對城市及其區(qū)域作了古今中外大跨度的對比研究,提出了高密度、高度城市化地區(qū)的概念以及做好這一規(guī)劃的緊迫性,他的觀點受到錢學森的贊賞,錢學森認為,周院士“這個發(fā)言把城市及其區(qū)域作為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頗有新意!
2.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城市問題。錢學森認為,要把城市看作是變與不變的統(tǒng)一,即,一方面城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在成長發(fā)展;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又是比較穩(wěn)定的。也就是說,在研究城市時,需要建立一種功能穩(wěn)定與迅速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理論。
3.用系統(tǒng)科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城市。錢學森強調要把現(xiàn)代城市看作是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所謂“開放的”是指系統(tǒng)本身與系統(tǒng)周圍的環(huán)境有物質的交換、能量的交換和信息的交換;所謂“巨系統(tǒng)”是指系統(tǒng)包含很多子系統(tǒng)。錢學森認購為,開放的復雜的巨系統(tǒng)有許多層次,研究城市要用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的方法。
4.強調要研究城市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事物和新問題。錢學森曾建議開展關于“轎車文明”的討論、關于“立交橋是現(xiàn)代城市一景”的討論等,這些建議都是針對當前城市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事物提出的。
5.強調要重視總結經驗。錢學森不僅重視總結國內城市發(fā)展中的經驗,也重視國外城市發(fā)展經驗,重視總結對未來城市探索的經驗。他說:“現(xiàn)在我們要認真總結那樣拔地而起,從無到有地建設一座工業(yè)城市的經驗,這是城市科學的重要內容!彼J為正是這些經驗“反回來可能充實與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他指出:“我覺得我們今天研究城市學必須看到今天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且為了搞好規(guī)劃,還不能光看到今天生產力的發(fā)展,還要看到現(xiàn)在的科學革命、技術革命會導致什么樣的生產力的發(fā)展,也就是說看看這些發(fā)展到21世紀將會如何。由于通訊技術與交通運輸技術的發(fā)展,人的聚集會達到什么程度?人聚集在一起是為了信息傳遞和物質運輸?shù)姆奖,但由于通訊技術與交通運輸技術的發(fā)展,這些情況是否會有所變化?”
“把整個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園林”——錢學森山水城市理論
錢學森是山水城市研究的倡導者,也是山水城市概念的創(chuàng)造者,其“山水城市”的主要精神是:把中國的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和中國的山水畫融合在一起,使人離開自然又返回自然;把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把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有機結合在一起。
山水城市是錢學森構筑的21世紀中國城市的模式。
多年來,山水城市的概念引起國內外城市規(guī)劃界、建筑界、園林界廣泛的重視和討論,山水城市的理論內涵和外延不斷地擴展,不斷地深化,錢學森本人對這一理論也不斷地有所補充。
錢學森說:“山水城市的設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機結合,是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的結合。山水城市不該是21世紀的社會主義中國城市構筑的模型嗎?我提請我國的城市科學家們和我國的建筑師們考慮!
錢學森在一次山水城市討論會上闡述了他的山水城市概念,他說:“我想既然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城市,就應該:第一,有中國文化風格;第二,美;第三,科學地組織市民生活、工作、學習和娛樂。所謂中國的文化風格就是吸取傳統(tǒng)中的優(yōu)秀建筑經驗,例如吳良鏞教授主持的北京菊兒胡同危舊房改建,就吸取舊‘四合院’的合理部分,又結合樓房建筑,成為‘樓式四合院’的合理部分,又結合樓房建筑,成為‘樓式四合院’,我們可以想象,‘樓式四合院’再布上些‘老北京’的花卉盆,荷花缸、養(yǎng)魚缸等等,那該是多么美的庭院。
1992年,在給筆者的一封信中,錢學森形象地描繪了他構想的“山水城市”,他說:“要發(fā)揚中國園林建筑,特別是皇帝的大規(guī)模園林,如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把整個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園林。我稱之為‘山水城市,人造的山水’!”他督促建筑界說:“中國建筑學會何不以此為題開個‘山水城市討論會’?”
1993年2月,在錢學森的倡議下,建設部召開了“山水城市討論會”,錢學森在這次會議上做了“社會主義中國應該建山水城市”的書面發(fā)言,他指出北京城的規(guī)劃布局和城市風貌要有所改善。他強調城市的總結設計,并具體闡明了他對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和山水城市的構想。
錢學森構想的山水城市與一般的城市模式有4個不同:
一是出發(fā)點不同。山水城市的構想是比較超前的,它的思路是以大自然環(huán)境為出發(fā)點,對城市化的估量與方式有新的、更寬廣的視野。而現(xiàn)在的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基本上是以現(xiàn)狀為核心和出發(fā)點的,思路比較狹窄。
二是對象不同。在山水城市的構想中,錢學森認為,規(guī)劃、設計、建設的對象不應僅僅局限于道路、建筑物等硬件,而應該是包括人、植物、動物、氣候等這類軟件、彈性件的選擇研究、設計的復雜系統(tǒng),因此錢學森強調城市總體設計的重要性。
三是城市模式不同。山水城市既是生態(tài)模式也是人文模式,其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自然潛力和人的創(chuàng)造力。
四是效果不同。提倡山水城市目的在于最終實現(xiàn)設計與自然的結合,從而達到以最小的成本為人類創(chuàng)造最大的利益。
隨著山水城市理論的不斷明晰及其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山水城市正在由最初的科學構想,逐步成為吸引國內外更多有識之士參與探索的一種關于未來城市模式的理論學說和城市規(guī)劃建設實踐。由于融入了眾多專家學者和許多實際工作者的貢獻,山水城市理論變得更加豐富和完善。
上海已提出將上海建成山水園林型生態(tài)城市的遠景規(guī)劃;重慶確立了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的基本思路;廣州提出把山水園林城市作為城市發(fā)展的方向;武漢承諾五年內初步建成山水園林城市出境等等。
1992年,建設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的活動,據(jù)2000年統(tǒng)計,已有12個城市獲得此殊榮。
從理論上,筆者將錢學森的山水城市總結為“四高”、“三性”和“一個基本特色”。山水城市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城市建設模式。
四高———高文化、高技術、高情感、高級化的生態(tài)城市(包括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人的行為心理狀態(tài)等),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山是長壽之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天人合一”等,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是當今世界各國人們普遍追求的境界。保持生態(tài)平衡、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和能源等,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時代要求。
三性——科學性、民主性、時代性。錢學森的山水城市觀念主張,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把整個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園林,讓現(xiàn)代中國的居民百姓能享受到“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一個基本特色——錢學森的山水城市的構想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
山水城市構想的核心,是要建設有利于人身心,有利于自然生態(tài),有利于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類城市。這將有助于我們克服城市千城一面,建筑千篇一律,各國全球化趨同的問題。使人與自然、城市、鄉(xiāng)村建筑之間的關系,具有共生、共存、共榮、共樂、共雅五大基本特征,即:體現(xiàn)出生態(tài)關聯(lián)的自然性,環(huán)境容量的合理性、構成因素的協(xié)同性、景觀審美的和諧性和文脈經營的承續(xù)性。
城市科學和建筑科學的發(fā)展史表明,山水城市應當屬于一種先進的城市觀念和模式,屬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歷史上曾出現(xiàn)的花園城市、生態(tài)城市、綠色城市等等,都是一個時期的產物和實驗。
而山水城市的概念與構想,既能包容前面那些城市模式的合理部分,又能因地制宜因時因人而異。
錢學森在建筑科學領域開創(chuàng)性的理論貢獻,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五個方面:
為建筑科學定位的理論;為建筑哲學定位的理論;建立園林學的理論;建立城市學的理論;建設山水城市的理論。
“建筑是科學的藝術,也是藝術的科學,所以搞建筑是了不起的,這是個偉大的任務!薄X學森熱情地激勵著我們。
“我們中國人要把這個搞清楚了,也是對人類的貢獻!薄X學森殷切地期望著我們。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