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結構設計 > 正文
2015-06-30 14:17 來源于網(wǎng)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泰姬陵有哪些建筑布局?
泰姬陵整個陵園是一個長方形,長576米,寬293米,(另一資料:陵區(qū)南北長580米,寬305米)總面積為17萬平方米。四周被一道紅砂石墻圍繞。正中央是陵寢,在陵寢東西兩側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辯廳這兩座式樣相同的建筑,兩座建筑對稱均衡,左右呼應。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達40米,內(nèi)有50層階梯,是專供穆斯林阿訇拾級登高而上的。大門與陵墓由一條寬闊筆直的用紅石鋪成的甬道相連接,左右兩邊對稱,布局工整。在甬道兩邊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間修建了一個“十”字形噴泉水池。
陵園分為兩個庭院:前院古樹參天,奇花異草,芳香撲鼻,開闊而幽雅;后面的庭院占地面積最大,由一個十字形的寬闊水道,交匯于方形的噴水池。噴水池中一排排的噴嘴,噴出的水柱交叉錯落,如游龍戲珠。后院的主體建筑,就是著名的泰姬的陵墓。陵墓的基座為一座高7米、長寬各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陵墓邊長近60米,整個陵墓全用潔白的大理石筑成,頂端是巨大的圓球,四角矗立著高達40米的圓塔,莊嚴肅穆。象征智慧之門的拱形大門上,刻著《古蘭經(jīng)》。中央墓室放著泰姬和沙·賈汗的兩具石棺,寶石閃爍。
寢宮居于陵墓正中,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傾的圓塔,以防止地震塔傾倒后壓壞陵體。寢宮的上部為一高聳飽滿的穹頂,下部為八角形陵壁,上下總高74米,用黑色大理石鑲嵌的半部古蘭經(jīng)的經(jīng)文置于4扇拱門的門框上。寢宮內(nèi)有一扇由中國巧匠雕刻得極為精美的門扉窗欞。寢宮共分宮室5間,宮墻上有構思奇巧的用珠寶鑲成的繁花佳卉,使宮室更顯光彩照人。中央八角形大廳是陵墓的中心,在墻上鑲嵌著淺浮雕和精美的寶石。中心線上安放著泰姬的墓碑,國王沙·賈汗的墓碑則位于其旁邊。
竣工后的泰姬陵全長583米,寬304米,四周是紅砂石墻緊緊包圍。整座陵墓占地17萬平方米。陵寢居中,東西兩側各建有式樣相同的建筑:一是清真寺,一是答辯廳。陵的四方各有一座高達40米的尖塔,內(nèi)有50級階梯。此塔專供穆斯林教徒們每天拾級而上,登高朗誦《古蘭經(jīng)》,已及祈禱朝拜之用。
泰姬陵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62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約41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滿35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陵園占地17公頃,為一略呈長形的圈子,四周圍以紅沙石墻,進口大門也用紅巖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shù)谋趁娓饔?1個典型的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則擺放了他們的石棺,壯嚴肅穆。
花園中間是一個大理石水池,水池盡頭則是陵墓,內(nèi)有兩座空的石棺,棺木一大一小,沙賈汗王及皇后葬于空棺處地下的土窖內(nèi)。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圓柱形高塔一座,每座塔均向外傾斜12度。墓室中央有一塊大理石的紀念碑,上面刻著幾行波斯文:“封號宮中翹楚泰姬瑪爾哈之墓”。站在陵墓旁邊回廊中央的石塊上,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回音,令人迷蒙不已。后方草坪為當時宮殿的葡萄園。主體建筑外觀以最高級純白大理石打造,內(nèi)外鑲嵌美麗的寶石(水晶、翡翠、孔雀石),陵墓的每一面都有33米高的拱門,陵前水池中的倒影,看起來好像有兩座泰姬陵。這些鑲嵌的經(jīng)文中,以“邀請心地純潔者,進入天堂的花園”這句最負盛名。陵寢內(nèi)還有一扇精美的門扉窗欞,傳說是出自中國明代工匠的雕刻。在中央的宮室里則設有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圍欄,里面放著的就是世界聞名的沙·賈漢和泰姬的兩座大理石棺槨,但這兩座石棺卻不是真的,因為真棺安放在地底下的另一間地下室內(nèi)。棺槨上以翡翠、瑪瑙、水晶、珊瑚、孔雀石等20余種價值連城的寶石鑲嵌出精致的茉莉花圖案,其工藝之精細、色彩之華麗,可謂巧奪天工,無與倫比。從外表上看,由于整座陵墓系由純白大理石砌成,因此,一日之中,隨著晨曦、正午和晚霞三時陽光強弱的不同,照射在陵墓上的光線和色彩就會變幻莫測,呈現(xiàn)出不同的奇景。每逢花好月圓之夜,景色更為迷人。正如沙·賈漢在建好之初所說:“如果人世間有天堂與樂園,泰姬陵就是這個樂園。”
泰姬陵在早中晚所呈現(xiàn)出的面貌各不相同,早上是燦爛的金色,白天的陽光下是耀眼的白色,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而在月光下又成了銀白色,白色大理石映著淡淡的藍色螢光,更給人一種恍若仙境的感覺。有人說,不看泰姬陵,就不算到過印度;不在月光下來到泰姬陵,就不算到過泰姬陵。2004年11月27日,泰姬陵有條件的對游客開放夜游,門票高達1500盧比,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早中晚游覽票價不一樣的景點。陵園無論構思還是布局都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整體,它充分體現(xiàn)了伊斯蘭建筑藝術的莊嚴肅穆、氣勢宏偉的獨特魅力。凡到此陵參觀過的游客,無不感嘆。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