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3 16:44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據專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自主品牌在與國際品牌競爭過程中成長迅速。10年前,中國最有價值品牌銷售規(guī)模上百億元的只有一汽和紅塔集團,F在過百億元的已有14個。1995年發(fā)布的前20位品牌平均銷售規(guī)模49.97億元,今年前20位品牌平均達到266.38億元。
盡管自主品牌成長迅速,但據國家質檢總局披露:我國有近200種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但出口產品中擁有自主品牌的還不到1/10,大多數仍是替別人“貼牌”生產。由于自主創(chuàng)新不夠、缺乏核心技術支撐,我們仍然缺乏叫得響、競爭力強的自主品牌。
今年,我國企業(yè)不再一味求大求強,而是把重心轉向自主創(chuàng)新。
從中國名牌評價到世界名牌評價,政府對自主品牌的重視和期望可見一斑。如今一個公認的說法是,企業(yè)不做品牌可以生存,但是不能發(fā)展。要發(fā)展,就必須做品牌,就要做國際化品牌。因此,創(chuàng)建自主品牌,實際上就是為自己的發(fā)展投資,為今后的成功打好基礎。
幾十年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è)通過學習與模仿,模仿與創(chuàng)新,在培養(yǎng)技能嫻熟的各類設計人員時,不斷積累提煉“自己”的經驗。足夠的經驗已經能制造出價格很便宜、并且可以與國際工程機械相媲美的產品。但是面對國際工程機械跨國公司的步步緊逼,中國工程機械并沒有徹底擺脫隨時可能被“吞并”的窘境。問題出在品牌上。
這幾年,在國際工程機械“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呈現國內市場國際化的情況下,國內同行卻仍在產品同質化、低水平價格戰(zhàn)競爭上糾纏不清。在2003年工程機械行業(yè)最火爆時,大部分企業(yè)并沒有意識到品牌問題,或者說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支撐品牌的打造。在市場高速增長、群雄紛爭的局勢下,國內整機廠對市場推廣出手都很大方,但企業(yè)的宣傳重點是在產品而不是在品牌上。而外資則利用其品牌優(yōu)勢在工程機械的高端市場上賺得缽滿盆滿,并把手伸向中低端市場。事實證明,工程機械行業(yè)的競爭,最終會落到品牌上。
柳工正是在市場激烈的競爭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品牌對工程機械行業(yè)舉足輕重的作用的,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就有意識地以品牌為目標,醞釀把柳工打造成中國的工程機械第一品牌,并探索如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在我國裝備制造業(yè)中,經過幾十年的打拼,出現了不少令國人為之自豪的民族自主品牌,工程機械行業(yè)就有徐工、柳工、廈工、三一等品牌進入了今年中國500個最具價值品牌之列。民族品牌生于本土,經受了激烈市場競爭的洗禮,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在當前仍然是我們向世界知名品牌叫板的本錢。振興裝備制造業(yè)的關鍵是要把他們做大做強,同時還要通過他們來帶動更多的企業(yè)發(fā)展,形成更多的優(yōu)勢企業(yè),提高行業(yè)整體素質。
作者:子琛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